中科飞测正式“摘U” 去年研发投入达228亿元
2024-06-02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中科飞测正式“摘U” 去年研发投入达2.28亿元
本报记者 丁 蓉
因符合上市时未盈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的情形,4月26日,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科飞测取消特别标识“U”,正式“摘U”当日股价涨幅为9.08%。
根据年报数据,2023年,中科飞测实现营业收入8.91亿元,同比增长74.95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.40亿元,同比增长1072.38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.32亿元,同比扭亏为盈。
中科飞测属于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行业,半导体质量控制贯穿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环节,对芯片生产的良品率影响很大。公司为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设备产品、智能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等。
2023年5月份登陆科创板后,中科飞测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期,实现快速发展。中科飞测董秘古凯男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上市以后,公司获得发展所需的充足资金支持,得以及时加大生产研发投入,从而保持技术领先优势。”
中科飞测年报数据显示,上市后公司研发投入大幅提升,2023年研发投入2.28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25.62%,研发投入金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10.93%。
2023年是中科飞测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。由于公司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水平,关键产品市场化取得突破,产品及客户群体覆盖度进一步提高。
古凯男表示:“2023年,中科飞测毛利率显著提高,主要受益于公司核心技术持续突破、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及市场认可度的持续提升,带动毛利率更高的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提高。随着公司在高端型号上的市场推广积极开展,带动高端型号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,以及在规模效应带动下议价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,未来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。”
截至4月26日,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,其中,中芯国际、九号公司、沪硅产业、炬芯科技等19家已实现盈利并顺利“摘U”。
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科创板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。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,有利于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,支持新兴产业发展。”
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梳理发现,54家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企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的共同点。截至4月26日,上述54家公司中已经有39家披露2023年年报,其中亚虹医药、君实生物、奥比中光、云从科技等32家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0%,上海谊众、艾力斯、普源精电、微电生理等25家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实现同比增长。
张新原表示:“科创板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上市后这些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,从而加快研发进程和技术创新,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。”
上述企业普遍在上市后实现加速发展。例如,云从科技2023年全面拥抱大模型技术,以多模态交互为核心,深耕行业特定模型,并且持续优化产品和提升性能,并扩大产品线。炬芯科技一方面不断提升品牌客户渗透率,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向端侧不断演进的浪潮,稳步推进产品架构升级。
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实现‘摘U’的企业进入了新的征程,未来需要更加严谨审慎运营,加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,注重核心技术和差异化竞争力的提升。”
<!--


猜你喜欢

连云港股票配资:撬动财富的杠杆,亦是风险的深渊


【有奖征集】赛事延期,钟村龙筝少年诗画短视频创作大赛等你来


华为星闪降温:A股龙头高位重挫近三成,多家上市公司澄清不涉及相关技术


单项冠军申报只差关键一步,98%企业卡住了……


比亚迪价格战继续,再推两款荣耀版车型


海天之间,“国门卫士”守护祖国南疆口岸


当创意“遇见”运动 特色路跑受跑友青睐


中科创达:智能驾驶的核心是软件, 公司的核心基因也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平台技术能力


金荣中国 美7月CPI低于市场预期,金价反弹无果维持中期跌势


异动快报:申华控股(600653)8月13日9点35分触及涨停板


1药网完成Pre-IPO轮融资


中国通号集团: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回购、并购重组等手段开展市值管理和强化投资者回报工作


纽约汇市:彭博美元指数迈向2022年以来最差单月表现 加元上涨


提速AI布局 美年健康掘金万亿健康管理赛道


险资一季度调仓路径曝光:加仓高股息资产


贝拉米实力领跑敏宝赛道,携重磅新品亮相小红书「宝藏新品」


新股报价不审慎,知名私募与一公募被限制网下打新6个月


AI大模型“爆发”须防范数据法律风险


林园建议普通投资者:如果没有打算终身持有 就不要轻易买入


美国正酝酿一场“新次贷危机”?继耶鲁后 哈佛据称也要抛售私募资产
